首页—化纤设备—[行业动态]4个纺织项目荣获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行业动态]4个纺织项目荣获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2017-01-11 16:00:15   来源:合成纤维工业网站

[关键词]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纺织

[摘  要]

     2017年1月9日上午,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各奖项获奖结果全部揭晓。     
     纺织行业共有四个项目获奖,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3项。
    “管外降膜式液相增黏反应器创制及溶体直纺涤纶工业丝新技术”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支持工业互联网的全自动电脑针织横机装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苎麻生态高效纺织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干法聚酰亚胺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项目名称:
    管外降膜式液相增黏反应器创制及溶体直纺涤纶工业丝新技术
    主要完成人(单位):陈文兴(浙江理工大学)、金革(浙江古纤道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严旭明(扬州惠通化工技术有限公司)、刘雄(浙江古纤道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王建辉(浙江古纤道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张先明(浙江理工大学)
    熔融缩聚制备高黏聚酯溶体是高分子工业中的重大技术难题,因此全球涤纶工业丝的生产长期采用先熔融缩聚,然后固相缩聚,在熔融纺丝的三段法工艺(切片纺工艺),这种生产方式工艺流程长、设备投资大、生产能耗高。
    当前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研发高效节能的生产技术刻不容缓。几十年来国际著名公司一直致力于研发新型卧式搅拌反应器制备工业丝级高黏聚酯溶体,但至今未能实现大规模产业化,该项目摈弃了卧式反应器的研发思路,通过创新熔融缩聚方法,发明了核心装备和研发了全流程工艺技术,成功实现了涤纶工业丝高效、节能、短流程和柔性化生产。
    项目新建了全球产能最大和能耗最低的年产20万吨和30万吨两条溶体直纺涤纶工业丝生产线,相比切片纺生产线节省设备投资4.2亿元,工艺流程缩短30小时以上。该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是聚酯行业原创性技术突破。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名称:
    干法聚酰亚胺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主要完成单位:东华大学、江苏奥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张清华,王士华,詹永振,陈大俊,陶明东,郭涛,董杰,赵昕,苗岭,陈斌
    作为一种典型的高性能纤维,聚酰亚胺(PI)纤维不仅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而且耐热性和耐辐射性能十分突出,使得该纤维在空间探索、高温、放射等苛刻环境中比其他聚合物纤维具有更大的优势,是国家亟需的材料之一。
    PI纤维率先由奥地利Lenzing公司商品化,长期处于垄断状态,因此实现PI纤维国产化刻不容缓。
    目前国内外生产PI纤维均采用湿法纺丝技术路线,生产流程长、溶剂回收能耗大、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提升产品性能和生产过程的绿色化,该项目提出了适用于PI纤维干法纺丝成形的“反应纺丝”新方法,突破了纤维制备的一系列关键技术瓶颈,实现了纤维制备工艺及设备的技术集成,建成了国际上首条干法PI纤维千吨级生产线。
    与国际水平相比,该项目生产的PI纤维断裂强度提高了10%,耐温稳定性提高了100℃,原材料成本是前者的1/3。
    该产品已成功用作耐高温滤材,对治理因燃煤、水泥生产等工业所产生的PM10和PM2.5等大气污染发挥了重要作用。该产品还应用于消防防护服、战术导弹内绝热层、雷达罩、核设施防护等领域,有利地推动了我国高性能纤维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 )